24小时接单的黑客

黑客接单,黑客教程,黑客技术,黑客找黑客,技术黑客

*** 入侵原理( *** 入侵即 *** 攻击)

本文导读目录:

为什么 *** 可以入侵?

之所以 *** 能够被入侵,归根到底是由于 *** 本身就是存在安全漏洞的。就像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样,本身存在安全漏洞,故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入侵。

这个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只能够依靠给系统打补丁和增加 *** 防火墙规则等进行防范。

*** 攻击器的原理是什么?是怎么向固定的ip地址发起进攻的?

常见 *** 攻击原理

1.1 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一般情况下,一个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即:

1、 建立发起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 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SYN报文后,在内存中创建TCP连接控制块(TCB),然后向发起者回送一个TCP ACK报文,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 发起者收到TCP ACK报文后,再回应一个ACK报文,这样TCP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利用这个过程,一些恶意的攻击者可以进行所谓的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1、 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 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报文后,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并回应一个ACK,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 而发起者则不向目标计算机回应ACK报文,这样导致目标计算机一致处于等待状态。

可以看出,目标计算机如果接收到大量的TCP SYN报文,而没有收到发起者的第三次ACK回应,会一直等待,处于这样尴尬状态的半连接如果很多,则会把目标计算机的资源(TCB控制结构,TCB,一般情况下是有限的)耗尽,而不能响应正常的TCP连接请求。

1.2 ICMP洪水

正常情况下,为了对 *** 进行诊断,一些诊断程序,比如PING等,会发出ICMP响应请求报文(ICMP ECHO),接收计算机接收到ICMP ECHO后,会回应一个ICMP ECHO Reply报文。而这个过程是需要CPU处理的,有的情况下还可能消耗掉大量的资源,比如处理分片的时候。这样如果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大量的ICMP ECHO报文(产生ICMP洪水),则目标计算机会忙于处理这些ECHO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其它的 *** 数据报文,这也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DOS)。

1.3 UDP洪水

原理与ICMP洪水类似,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的UDP报文给目标计算机,导致目标计算机忙于处理这些UDP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正常的报文。

1.4 端口扫描

根据TCP协议规范,当一台计算机收到一个TCP连接建立请求报文(TCP SYN)的时候,做这样的处理:

1、 如果请求的TCP端口是开放的,则回应一个TCP ACK报文,并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

2、 如果请求的TCP端口没有开放,则回应一个TCP RST(TCP头部中的RST标志设为1)报文,告诉发起计算机,该端口没有开放。

相应地,如果IP协议栈收到一个UDP报文,做如下处理:

1、 如果该报文的目标端口开放,则把该UDP报文送上层协议(UDP)处理,不回应任何报文(上层协议根据处理结果而回应的报文例外);

2、 如果该报文的目标端口没有开放,则向发起者回应一个ICMP不可达报文,告诉发起者计算机该UDP报文的端口不可达。

利用这个原理,攻击者计算机便可以通过发送合适的报文,判断目标计算机哪些TCP或UDP端口是开放的,过程如下:

1、 发出端口号从0开始依次递增的TCP SYN或UDP报文(端口号是一个16比特的数字,这样更大为65535,数量很有限);

2、 如果收到了针对这个TCP报文的RST报文,或针对这个UDP报文的ICMP不可达报文,则说明这个端口没有开放;

3、 相反,如果收到了针对这个TCP SYN报文的ACK报文,或者没有接收到任何针对该UDP报文的ICMP报文,则说明该TCP端口是开放的,UDP端口可能开放(因为有的实现中可能不回应ICMP不可达报文,即使该UDP端口没有开放)。

这样继续下去,便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目标计算机开放了哪些TCP或UDP端口,然后针对端口的具体数字,进行下一步攻击,这就是所谓的端口扫描攻击。

1.5 分片IP报文攻击

为了传送一个大的IP报文,IP协议栈需要根据链路接口的MTU对该IP报文进行分片,通过填充适当的IP头中的分片指示字段,接收计算机可以很容易的把这些IP分片报文组装起来。

目标计算机在处理这些分片报文的时候,会把先到的分片报文缓存起来,然后一直等待后续的分片报文,这个过程会消耗掉一部分内存,以及一些IP协议栈的数据结构。如果攻击者给目标计算机只发送一片分片报文,而不发送所有的分片报文,这样攻击者计算机便会一直等待(直到一个内部计时器到时),如果攻击者发送了大量的分片报文,就会消耗掉目标计算机的资源,而导致不能相应正常的IP报文,这也是一种DOS攻击。

1.6 SYN比特和FIN比特同时设置

在TCP报文的报头中,有几个标志字段:

1、 SYN:连接建立标志,TCP SYN报文就是把这个标志设置为1,来请求建立连接;

2、 ACK:回应标志,在一个TCP连接中,除了之一个报文(TCP SYN)外,所有报文都设置该字段,作为对上一个报文的相应;

3、 FIN:结束标志,当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一个设置了FIN标志的TCP报文后,会拆除这个TCP连接;

4、 RST:复位标志,当IP协议栈接收到一个目标端口不存在的TCP报文的时候,会回应一个RST标志设置的报文;

5、 PSH:通知协议栈尽快把TCP数据提交给上层程序处理。

正常情况下,SYN标志(连接请求标志)和FIN标志(连接拆除标志)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TCP报文中的。而且RFC也没有规定IP协议栈如何处理这样的畸形报文,因此,各个操作系统的协议栈在收到这样的报文后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攻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通过发送SYN和FIN同时设置的报文,来判断操作系统的类型,然后针对该操作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攻击。

1.7 没有设置任何标志的TCP报文攻击

正常情况下,任何TCP报文都会设置SYN,FIN,ACK,RST,PSH五个标志中的至少一个标志,之一个TCP报文(TCP连接请求报文)设置SYN标志,后续报文都设置ACK标志。有的协议栈基于这样的假设,没有针对不设置任何标志的TCP报文的处理过程,因此,这样的协议栈如果收到了这样的报文,可能会崩溃。攻击者利用了这个特点,对目标计算机进行攻击。

1.8 设置了FIN标志却没有设置ACK标志的TCP报文攻击

正常情况下,ACK标志在除了之一个报文(SYN报文)外,所有的报文都设置,包括TCP连接拆除报文(FIN标志设置的报文)。但有的攻击者却可能向目标计算机发送设置了FIN标志却没有设置ACK标志的TCP报文,这样可能导致目标计算机崩溃。

1.9 死亡之PING

TCP/IP规范要求IP报文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比如,0-64K),但有的攻击计算机可能向目标计算机发出大于64K长度的PING报文,导致目标计算机IP协议栈崩溃。

1.10 地址猜测攻击

跟端口扫描攻击类似,攻击者通过发送目标地址变化的大量的ICMP ECHO报文,来判断目标计算机是否存在。如果收到了对应的ECMP ECHO REP *** 报文,则说明目标计算机是存在的,便可以针对该计算机进行下一步的攻击。

1.11 泪滴攻击

对于一些大的IP包,需要对其进行分片传送,这是为了迎合链路层的MTU(更大传输单元)的要求。比如,一个4500字节的IP包,在MTU为1500的链路上传输的时候,就需要分成三个IP包。

在IP报头中有一个偏移字段和一个分片标志(MF),如果MF标志设置为1,则表面这个IP包是一个大IP包的片断,其中偏移字段指出了这个片断在整个IP包中的位置。例如,对一个4500字节的IP包进行分片(MTU为1500),则三个片断中偏移字段的值依次为:0,1500,3000。这样接收端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成功的组装该IP包。

如果一个攻击者打破这种正常情况,把偏移字段设置成不正确的值,即可能出现重合或断开的情况,就可能导致目标操作系统崩溃。比如,把上述偏移设置为0,1300,3000。这就是所谓的泪滴攻击。

1.12 带源路由选项的IP报文

为了实现一些附加功能,IP协议规范在IP报头中增加了选项字段,这个字段可以有选择的携带一些数据,以指明中间设备(路由器)或最终目标计算机对这些IP报文进行额外的处理。

源路由选项便是其中一个,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源路由选项的目的,是指导中间设备(路由器)如何转发该数据报文的,即明确指明了报文的传输路径。比如,让一个IP报文明确的经过三台路由器R1,R2,R3,则可以在源路由选项中明确指明这三个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这样不论三台路由器上的路由表如何,这个IP报文就会依次经过R1,R2,R3。而且这些带源路由选项的IP报文在传输的过程中,其源地址不断改变,目标地址也不断改变,因此,通过合适的设置源路由选项,攻击者便可以伪造一些合法的IP地址,而蒙混进入 *** 。

1.13 带记录路由选项的IP报文

记录路由选项也是一个IP选项,携带了该选项的IP报文,每经过一台路由器,该路由器便把自己的接口地址填在选项字段里面。这样这些报文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选项数据里面便记录了该报文经过的整个路径。

通过这样的报文可以很容易的判断该报文经过的路径,从而使攻击者可以很容易的寻找其中的攻击弱点。

1.14 未知协议字段的IP报文

在IP报文头中,有一个协议字段,这个字段指明了该IP报文承载了何种协议 ,比如,如果该字段值为1,则表明该IP报文承载了ICMP报文,如果为6,则是TCP,等等。目前情况下,已经分配的该字段的值都是小于100的,因此,一个带大于100的协议字段的IP报文,可能就是不合法的,这样的报文可能对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协议栈进行破坏。

1.15 IP地址欺骗

一般情况下,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时候,只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路由表,而不管报文的源地址是什么,因此,这样就 可能面临一种危险:如果一个攻击者向一台目标计算机发出一个报文,而把报文的源地址填写为第三方的一个IP地址,这样这个报文在到达目标计算机后,目标计算机便可能向毫无知觉的第三方计算机回应。这便是所谓的IP地址欺骗攻击。

比较著名的SQL Server蠕虫病毒,就是采用了这种原理。该病毒(可以理解为一个攻击者)向一台运行SQL Server解析服务的服务器发送一个解析服务的UDP报文,该报文的源地址填写为另外一台运行SQL Server解析程序(SQL Server 2000以后版本)的服务器,这样由于SQL Server 解析服务的一个漏洞,就可能使得该UDP报文在这两台服务器之间往复,最终导致服务器或 *** 瘫痪。

1.16 WinNuke攻击

NetBIOS作为一种基本的 *** 资源访问接口,广泛的应用于文件共享,打印共享,进程间通信(IPC),以及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一般情况下,NetBIOS是运行在LLC2链路协议之上的,是一种基于组播的 *** 访问接口。为了在TCP/IP协议栈上实现NetBIOS,RFC规定了一系列交互标准,以及几个常用的TCP/UDP端口:

139:NetBIOS会话服务的TCP端口;

137:NetBIOS名字服务的UDP端口;

136:NetBIOS数据报服务的UDP端口。

WINDOWS操作系统的早期版本(WIN95/98/NT)的 *** 服务(文件共享等)都是建立在NetBIOS之上的,因此,这些操作系统都开放了139端口(最新版本的WINDOWS 2000/XP/2003等,为了兼容,也实现了NetBIOS over TCP/IP功能,开放了139端口)。

WinNuke攻击就是利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漏洞,向这个139端口发送一些携带TCP带外(OOB)数据报文,但这些攻击报文与正常携带OOB数据报文不同的是,其指针字段与数据的实际位置不符,即存在重合,这样WINDOWS操作系统在处理这些数据的时候,就会崩溃。

1.17 Land攻击

LAND攻击利用了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通过向一个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连接建立请求报文)而完成对目标计算机的攻击。与正常的TCP SYN报文不同的是,LAND攻击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相同的,都是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这样目标计算机接收到这个SYN报文后,就会向该报文的源地址发送一个ACK报文,并建立一个TCP连接控制结构(TCB),而该报文的源地址就是自己,因此,这个ACK报文就发给了自己。这样如果攻击者发送了足够多的SYN报文,则目标计算机的TCB可能会耗尽,最终不能正常服务。这也是一种DOS攻击。

*** 是可什么东西?入侵最基本的原理是什么?黑客的各种能力最基本的依据又是什么?

问题一: *** 是虚 拟的,就是用物 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 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 数据链路,从 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 信的目的。

问题二:入侵:就是某黑客利用某漏洞,某种技术(正常的应用技术的特殊用法)或者某工具进入某计算机并拿到控制权。

问题三:能力依据是知道各类知识,比如说入侵网站吧,需要学数据库,脚本。

数据库很多类,MSSQL,mysql,access等等。

脚本Javascript很难学,学会了也很好!

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要积攒经验!!!

解释解释入侵网站的原理

一、获取口令

这种方式有三种 *** :一是缺省的登录界面(ShellScripts)攻击法。在被攻击主机上启动一个可执行程序,该程序显示一个伪造的登录界面。当用户在这个伪装的界面上键入登录信息(用户名、密码等)后,程序将用户输入的信息传送到攻击者主机,然后关闭界面给出提示信息“系统故障”,要求用户重新登录。此后,才会出现真正的登录界面。二是通过 *** 监听非法得到用户口令,这类 *** 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危害性极大,监听者往往能够获得其所在网段的所有用户账号和口令,对局域网安全威胁巨大;三是在知道用户的账号后(如电子邮件“@”前面的部分)利用一些专门软件强行破解用户口令,这种 *** 不受网段限制,但黑客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尤其对那些口令安全系数极低的用户,只要短短的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内就可以将其破解。

二、电子邮件攻击

这种方式一般是采用电子邮件炸弹(E-mailBomb),是黑客常用的一种攻击手段。指的是用伪造的IP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向同一信箱发送数以千计、万计甚至无穷多次的内容相同的恶意邮件,也可称之为大容量的垃圾邮件。由于每个人的邮件信箱是有限的,当庞大的邮件垃圾到达信箱的时候,就会挤满信箱,把正常的邮件给冲掉。同时,因为它占用了大量的 *** 资源,常常导致 *** 塞车,使用户不能正常地工作,严重者可能会给电子邮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带来危险,甚至瘫痪。

三、特洛伊木马攻击

“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它通过在你的电脑系统隐藏一个会在Windows启动时运行的程序,采用服务器/客户机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在上网时控制你电脑的目的。黑客利用它窃取你的口令、浏览你的驱动器、修改你的文件、登录注册表等等,如流传极广的冰河木马,现在流行的很多病毒也都带有黑客性质,如影响面极广的“Nimda”、“求职信”和“红色代码”及“红色代码II”等。攻击者可以佯称自己为系统管理员(邮件地址和系统管理员完全相同),将这些东西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你。如某些单位的 *** 管理员会定期给用户免费发送防火墙升级程序,这些程序多为可执行程序,这就为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很多用户稍不注意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遗失重要信息。

四、诱入法

黑客编写一些看起来“合法”的程序,上传到一些FTP站点或是提供给某些个人主页,诱导用户下载。当一个用户下载软件时,黑客的软件一起下载到用户的机器上。该软件会跟踪用户的电脑操作,它静静地记录着用户输入的每个口令,然后把它们发送给黑客指定的Internet信箱。例如,有人发送给用户电子邮件,声称为“确定我们的用户需要”而进行调查。作为对填写表格的回报,允许用户 *** 多少小时。但是,该程序实际上却是搜集用户的口令,并把它们发送给某个远方的“黑客”。

五、寻找系统漏洞

许多系统都有这样那样的安全漏洞(Bugs),其中某些是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本身具有的,如Sendmail漏洞,Windows98中的共享目录密码验证漏洞和IE5漏洞等,这些漏洞在补丁未被开发出来之前一般很难防御黑客的破坏,除非你不上网。还有就是有些程序员设计一些功能复杂的程序时,一般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将整个项目分割为多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设计、调试,这时的后门就是一个模块的秘密入口。在程序开发阶段,后门便于测试、更改和增强模块功能。正常情况下,完成设计之后需要去掉各个模块的后门,不过有时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如将其留在程序中,便于日后访问、测试或维护)后门没有去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专门的扫描工具发现并利用这些后门,然后进入系统并发动攻击。

现在,你该知道黑客惯用的一些攻击手段了吧?当我们对黑客们的这些行为有所了解后,就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更有效地防患于未然,拒黑客于“机”外。 *** 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高明的黑客还会不断诞生,同时,他们使用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先进。我们惟有不断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再加上必要的防护手段,斩断黑客的黑手。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黑客们的舞台将会越来越小,个人用户可以高枕无忧地上网冲浪,还我们一片宁静的天空。

一,ping

它是用来检查 *** 是否通畅或者 *** 连接速度的命令。作为一个生活在 *** 上的管理员或者黑客来说,ping命令是之一个必须掌握的DOS命令,它所利用的原理是这样的: *** 上的机器都有唯一确定的IP地址,我们给目标IP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对方就要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根据返回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确定目标主机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等。下面就来看看它的一些常用的操作。先看看帮助吧,在DOS窗口中键入:ping /? 回车,。所示的帮助画面。在此,我们只掌握一些基本的很有用的参数就可以了(下同)。

-t 表示将不间断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直到我们强迫其停止。试想,如果你使用100M的宽带接入,而目标IP是56K的小猫,那么要不了多久,目标IP就因为承受不了这么多的数据而掉线,呵呵,一次攻击就这么简单的实现了。

-l 定义发送数据包的大小,默认为32字节,我们利用它可以更大定义到65500字节。结合上面介绍的-t参数一起使用,会有更好的效果哦。

-n 定义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的次数,默认为3次。如果 *** 速度比较慢,3次对我们来说也浪费了不少时间,因为现在我们的目的仅仅是判断目标IP是否存在,那么就定义为一次吧。

说明一下,如果-t 参数和 -n参数一起使用,ping命令就以放在后面的参数为标准,比如“ping IP -t -n 3”,虽然使用了-t参数,但并不是一直ping下去,而是只ping 3次。另外,ping命令不一定非得ping IP,也可以直接ping主机域名,这样就可以得到主机的IP。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具体用法。

这里time=2表示从发出数据包到接受到返回数据包所用的时间是2秒,从这里可以判断 *** 连接速度的大小 。从TTL的返回值可以初步判断被ping主机的操作系统,之所以说“初步判断”是因为这个值是可以修改的。这里TTL=32表示操作系统可能是win98。

(小知识:如果TTL=128,则表示目标主机可能是Win2000;如果TTL=250,则目标主机可能是Unix)

至于利用ping命令可以快速查找局域网故障,可以快速搜索最快的 *** 服务器,可以对别人进行ping攻击……这些就靠大家自己发挥了。

二,nbtstat

该命令使用TCP/IP上的NetBIOS显示协议统计和当前TCP/IP连接,使用这个命令你可以得到远程主机的NETBIOS信息,比如用户名、所属的工作组、网卡的MAC地址等。在此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几个基本的参数。

-a 使用这个参数,只要你知道了远程主机的机器名称,就可以得到它的NETBIOS信息(下同)。

-A 这个参数也可以得到远程主机的NETBIOS信息,但需要你知道它的IP。

-n 列出本地机器的NETBIOS信息。

当得到了对方的IP或者机器名的时候,就可以使用nbtstat命令来进一步得到对方的信息了,这又增加了我们入侵的保险系数。

三,netstat

这是一个用来查看 *** 状态的命令,操作简便功能强大。

-a 查看本地机器的所有开放端口,可以有效发现和预防木马,可以知道机器所开的服务等信息,如图4。

这里可以看出本地机器开放有FTP服务、Telnet服务、邮件服务、WEB服务等。用法:netstat -a IP。

-r 列出当前的路由信息,告诉我们本地机器的网关、子网掩码等信息。用法:netstat -r IP。

四,tracert

跟踪路由信息,使用此命令可以查出数据从本地机器传输到目标主机所经过的所有途径,这对我们了解 *** 布局和结构很有帮助。如图5。

这里说明数据从本地机器传输到192.168.0.1的机器上,中间没有经过任何中转,说明这两台机器是在同一段局域网内。用法:tracert IP。

五,net

这个命令是 *** 命令中最重要的一个,必须透彻掌握它的每一个子命令的用法,因为它的功能实在是太强大了,这简直就是微软为我们提供的更好的入侵工具。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它都有那些子命令,键入net /?回车如图6。

在这里,我们重点掌握几个入侵常用的子命令。

net view

使用此命令查看远程主机的所以共享资源。命令格式为net view \\IP。

net use

把远程主机的某个共享资源影射为本地盘符,图形界面方便使用,呵呵。命令格式为net use x: \\IP\sharename。上面一个表示把192.168.0.5IP的共享名为magic的目录影射为本地的Z盘。下面表示和192.168.0.7建立IPC$连接(net use \\IP\IPC$ "password" /user:"name"),

建立了IPC$连接后,呵呵,就可以上传文件了:copy nc.exe \\192.168.0.7\admin$,表示把本地目录下的nc.exe传到远程主机,结合后面要介绍到的其他DOS命令就可以实现入侵了。

net start

使用它来启动远程主机上的服务。当你和远程主机建立连接后,如果发现它的什么服务没有启动,而你又想利用此服务怎么办?就使用这个命令来启动吧。用法:net start servername,如图9,成功启动了telnet服务。

net stop

入侵后发现远程主机的某个服务碍手碍脚,怎么办?利用这个命令停掉就ok了,用法和net start同。

net user

查看和帐户有关的情况,包括新建帐户、删除帐户、查看特定帐户、激活帐户、帐户禁用等。这对我们入侵是很有利的,最重要的,它为我们克隆帐户提供了前提。键入不带参数的net user,可以查看所有用户,包括已经禁用的。下面分别讲解。

1,net user abcd 1234 /add,新建一个用户名为abcd,密码为1234的帐户,默认为user组成员。

2,net user abcd /del,将用户名为abcd的用户删除。

3,net user abcd /active:no,将用户名为abcd的用户禁用。

4,net user abcd /active:yes,激活用户名为abcd的用户。

5,net user abcd,查看用户名为abcd的用户的情况

net localgroup

查看所有和用户组有关的信息和进行相关操作。键入不带参数的net localgroup即列出当前所有的用户组。在入侵过程中,我们一般利用它来把某个帐户提升为administrator组帐户,这样我们利用这个帐户就可以控制整个远程主机了。用法:net localgroup groupname username /add。

现在我们把刚才新建的用户abcd加到administrator组里去了,这时候abcd用户已经是超级管理员了,呵呵,你可以再使用net user abcd来查看他的状态,和图10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来。但这样太明显了,网管一看用户情况就能漏出破绽,所以这种 *** 只能对付菜鸟网管,但我们还得知道。现在的手段都是利用其他工具和手段克隆一个让网管看不出来的超级管理员,这是后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黑客防线》第30期上的《由浅入深解析隆帐户》一文。

net time

这个命令可以查看远程主机当前的时间。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进入到远程主机里面,那么也许就用不到这个命令了。但简单的入侵成功了,难道只是看看吗?我们需要进一步渗透。这就连远程主机当前的时间都需要知道,因为利用时间和其他手段(后面会讲到)可以实现某个命令和程序的定时启动,为我们进一步入侵打好基础。用法:net time \\IP。

六,at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安排在特定日期或时间执行某个特定的命令和程序(知道net time的重要了吧?)。当我们知道了远程主机的当前时间,就可以利用此命令让其在以后的某个时间(比如2分钟后)执行某个程序和命令。用法:at time command \\computer。

表示在6点55分时,让名称为a-01的计算机开启telnet服务(这里net start telnet即为开启telnet服务的命令)。

七,ftp

大家对这个命令应该比较熟悉了吧? *** 上开放的ftp的主机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匿名的,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登陆上去。现在如果你扫到了一台开放ftp服务的主机(一般都是开了21端口的机器),如果你还不会使用ftp的命令怎么办?下面就给出基本的ftp命令使用 *** 。

首先在命令行键入ftp回车,出现ftp的提示符,这时候可以键入“help”来查看帮助(任何DOS命令都可以使用此 *** 查看其帮助)。

大家可能看到了,这么多命令该怎么用?其实也用不到那么多,掌握几个基本的就够了。

首先是登陆过程,这就要用到open了,直接在ftp的提示符下输入“open 主机IP ftp端口”回车即可,一般端口默认都是21,可以不写。接着就是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陆了,这里以匿名ftp为例介绍。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ftp,密码是不显示的。当提示**** logged in时,就说明登陆成功。这里因为是匿名登陆,所以用户显示为Anonymous。

接下来就要介绍具体命令的使用 *** 了。

dir 跟DOS命令一样,用于查看服务器的文件,直接敲上dir回车,就可以看到此ftp服务器上的文件。

cd 进入某个文件夹。

get 下载文件到本地机器。

put 上传文件到远程服务器。这就要看远程ftp服务器是否给了你可写的权限了,如果可以,呵呵,该怎么 利用就不多说了,大家就自由发挥去吧。

delete 删除远程ftp服务器上的文件。这也必须保证你有可写的权限。

bye 退出当前连接。

quit 同上。

八,telnet

功能强大的远程登陆命令,几乎所有的入侵者都喜欢用它,屡试不爽。为什么?它操作简单,如同使用自己的机器一样,只要你熟悉DOS命令,在成功以administrator身份连接了远程机器后,就可以用它来 *** 想干的一切了。下面介绍一下使用 *** ,首先键入telnet回车,再键入help查看其帮助信息。

然后在提示符下键入open IP回车,这时就出现了登陆窗口,让你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这里输入任何密码都是不显示的。

当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后就成功建立了telnet连接,这时候你就在远程主机上具有了和此用户一样的权限,利用DOS命令就可以实现你想干的事情了。这里我使用的超级管理员权限登陆的。

到这里为止, *** DOS命令的介绍就告一段落了,这里介绍的目的只是给菜鸟网管一个印象,让其知道熟悉和掌握 *** DOS命令的重要性。其实和 *** 有关的DOS命令还远不止这些,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广大菜鸟网管有所帮助。学好DOS对当好网管有很大的帮助,特别的熟练掌握了一些 *** 的DOS命令。

另外大家应该清楚,任何人要想进入系统,必须得有一个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法漏洞差不多绝迹了吧),哪怕你拿到帐户的只有一个很小的权限,你也可以利用它来达到最后的目的。所以坚决消灭空口令,给自己的帐户加上一个强壮的密码,是更好的防御弱口令入侵的 *** 。

最后,由衷的说一句,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 攻击的一般原理和 *** 是什么

下载: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274376

常见 *** 攻击原理

1.1 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一般情况下,一个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即:

1、 建立发起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 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SYN报文后,在内存中创建TCP连接控制块(TCB),然后向发起者回送一个TCP ACK报文,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 发起者收到TCP ACK报文后,再回应一个ACK报文,这样TCP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利用这个过程,一些恶意的攻击者可以进行所谓的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1、 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 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报文后,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并回应一个ACK,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 而发起者则不向目标计算机回应ACK报文,这样导致目标计算机一致处于等待状态。

可以看出,目标计算机如果接收到大量的TCP SYN报文,而没有收到发起者的第三次ACK回应,会一直等待,处于这样尴尬状态的半连接如果很多,则会把目标计算机的资源(TCB控制结构,TCB,一般情况下是有限的)耗尽,而不能响应正常的TCP连接请求。

1.2 ICMP洪水

正常情况下,为了对 *** 进行诊断,一些诊断程序,比如PING等,会发出ICMP响应请求报文(ICMP ECHO),接收计算机接收到ICMP ECHO后,会回应一个ICMP ECHO Reply报文。而这个过程是需要CPU处理的,有的情况下还可能消耗掉大量的资源,比如处理分片的时候。这样如果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大量的ICMP ECHO报文(产生ICMP洪水),则目标计算机会忙于处理这些ECHO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其它的 *** 数据报文,这也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DOS)。

1.3 UDP洪水

原理与ICMP洪水类似,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的UDP报文给目标计算机,导致目标计算机忙于处理这些UDP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正常的报文。

1.4 端口扫描

根据TCP协议规范,当一台计算机收到一个TCP连接建立请求报文(TCP SYN)的时候,做这样的处理:

1、 如果请求的TCP端口是开放的,则回应一个TCP ACK报文,并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

2、 如果请求的TCP端口没有开放,则回应一个TCP RST(TCP头部中的RST标志设为1)报文,告诉发起计算机,该端口没有开放。

相应地,如果IP协议栈收到一个UDP报文,做如下处理:

1、 如果该报文的目标端口开放,则把该UDP报文送上层协议(UDP)处理,不回应任何报文(上层协议根据处理结果而回应的报文例外);

2、 如果该报文的目标端口没有开放,则向发起者回应一个ICMP不可达报文,告诉发起者计算机该UDP报文的端口不可达。

利用这个原理,攻击者计算机便可以通过发送合适的报文,判断目标计算机哪些TCP或UDP端口是开放的,过程如下:

1、 发出端口号从0开始依次递增的TCP SYN或UDP报文(端口号是一个16比特的数字,这样更大为65535,数量很有限);

2、 如果收到了针对这个TCP报文的RST报文,或针对这个UDP报文的ICMP不可达报文,则说明这个端口没有开放;

3、 相反,如果收到了针对这个TCP SYN报文的ACK报文,或者没有接收到任何针对该UDP报文的ICMP报文,则说明该TCP端口是开放的,UDP端口可能开放(因为有的实现中可能不回应ICMP不可达报文,即使该UDP端口没有开放)。

这样继续下去,便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目标计算机开放了哪些TCP或UDP端口,然后针对端口的具体数字,进行下一步攻击,这就是所谓的端口扫描攻击。

1.5 分片IP报文攻击

为了传送一个大的IP报文,IP协议栈需要根据链路接口的MTU对该IP报文进行分片,通过填充适当的IP头中的分片指示字段,接收计算机可以很容易的把这些IP分片报文组装起来。

目标计算机在处理这些分片报文的时候,会把先到的分片报文缓存起来,然后一直等待后续的分片报文,这个过程会消耗掉一部分内存,以及一些IP协议栈的数据结构。如果攻击者给目标计算机只发送一片分片报文,而不发送所有的分片报文,这样攻击者计算机便会一直等待(直到一个内部计时器到时),如果攻击者发送了大量的分片报文,就会消耗掉目标计算机的资源,而导致不能相应正常的IP报文,这也是一种DOS攻击。

1.6 SYN比特和FIN比特同时设置

在TCP报文的报头中,有几个标志字段:

1、 SYN:连接建立标志,TCP SYN报文就是把这个标志设置为1,来请求建立连接;

2、 ACK:回应标志,在一个TCP连接中,除了之一个报文(TCP SYN)外,所有报文都设置该字段,作为对上一个报文的相应;

3、 FIN:结束标志,当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一个设置了FIN标志的TCP报文后,会拆除这个TCP连接;

4、 RST:复位标志,当IP协议栈接收到一个目标端口不存在的TCP报文的时候,会回应一个RST标志设置的报文;

5、 PSH:通知协议栈尽快把TCP数据提交给上层程序处理。

正常情况下,SYN标志(连接请求标志)和FIN标志(连接拆除标志)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TCP报文中的。而且RFC也没有规定IP协议栈如何处理这样的畸形报文,因此,各个操作系统的协议栈在收到这样的报文后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攻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通过发送SYN和FIN同时设置的报文,来判断操作系统的类型,然后针对该操作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攻击。

1.7 没有设置任何标志的TCP报文攻击

正常情况下,任何TCP报文都会设置SYN,FIN,ACK,RST,PSH五个标志中的至少一个标志,之一个TCP报文(TCP连接请求报文)设置SYN标志,后续报文都设置ACK标志。有的协议栈基于这样的假设,没有针对不设置任何标志的TCP报文的处理过程,因此,这样的协议栈如果收到了这样的报文,可能会崩溃。攻击者利用了这个特点,对目标计算机进行攻击。

1.8 设置了FIN标志却没有设置ACK标志的TCP报文攻击

正常情况下,ACK标志在除了之一个报文(SYN报文)外,所有的报文都设置,包括TCP连接拆除报文(FIN标志设置的报文)。但有的攻击者却可能向目标计算机发送设置了FIN标志却没有设置ACK标志的TCP报文,这样可能导致目标计算机崩溃。

1.9 死亡之PING

TCP/IP规范要求IP报文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比如,0-64K),但有的攻击计算机可能向目标计算机发出大于64K长度的PING报文,导致目标计算机IP协议栈崩溃。

1.10 地址猜测攻击

跟端口扫描攻击类似,攻击者通过发送目标地址变化的大量的ICMP ECHO报文,来判断目标计算机是否存在。如果收到了对应的ECMP ECHO REP *** 报文,则说明目标计算机是存在的,便可以针对该计算机进行下一步的攻击。

1.11 泪滴攻击

对于一些大的IP包,需要对其进行分片传送,这是为了迎合链路层的MTU(更大传输单元)的要求。比如,一个4500字节的IP包,在MTU为1500的链路上传输的时候,就需要分成三个IP包。

在IP报头中有一个偏移字段和一个分片标志(MF),如果MF标志设置为1,则表面这个IP包是一个大IP包的片断,其中偏移字段指出了这个片断在整个IP包中的位置。例如,对一个4500字节的IP包进行分片(MTU为1500),则三个片断中偏移字段的值依次为:0,1500,3000。这样接收端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成功的组装该IP包。

如果一个攻击者打破这种正常情况,把偏移字段设置成不正确的值,即可能出现重合或断开的情况,就可能导致目标操作系统崩溃。比如,把上述偏移设置为0,1300,3000。这就是所谓的泪滴攻击。

1.12 带源路由选项的IP报文

为了实现一些附加功能,IP协议规范在IP报头中增加了选项字段,这个字段可以有选择的携带一些数据,以指明中间设备(路由器)或最终目标计算机对这些IP报文进行额外的处理。

源路由选项便是其中一个,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源路由选项的目的,是指导中间设备(路由器)如何转发该数据报文的,即明确指明了报文的传输路径。比如,让一个IP报文明确的经过三台路由器R1,R2,R3,则可以在源路由选项中明确指明这三个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这样不论三台路由器上的路由表如何,这个IP报文就会依次经过R1,R2,R3。而且这些带源路由选项的IP报文在传输的过程中,其源地址不断改变,目标地址也不断改变,因此,通过合适的设置源路由选项,攻击者便可以伪造一些合法的IP地址,而蒙混进入 *** 。

1.13 带记录路由选项的IP报文

记录路由选项也是一个IP选项,携带了该选项的IP报文,每经过一台路由器,该路由器便把自己的接口地址填在选项字段里面。这样这些报文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选项数据里面便记录了该报文经过的整个路径。

通过这样的报文可以很容易的判断该报文经过的路径,从而使攻击者可以很容易的寻找其中的攻击弱点。

1.14 未知协议字段的IP报文

在IP报文头中,有一个协议字段,这个字段指明了该IP报文承载了何种协议 ,比如,如果该字段值为1,则表明该IP报文承载了ICMP报文,如果为6,则是TCP,等等。目前情况下,已经分配的该字段的值都是小于100的,因此,一个带大于100的协议字段的IP报文,可能就是不合法的,这样的报文可能对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协议栈进行破坏。

1.15 IP地址欺骗

一般情况下,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时候,只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路由表,而不管报文的源地址是什么,因此,这样就 可能面临一种危险:如果一个攻击者向一台目标计算机发出一个报文,而把报文的源地址填写为第三方的一个IP地址,这样这个报文在到达目标计算机后,目标计算机便可能向毫无知觉的第三方计算机回应。这便是所谓的IP地址欺骗攻击。

比较著名的SQL Server蠕虫病毒,就是采用了这种原理。该病毒(可以理解为一个攻击者)向一台运行SQL Server解析服务的服务器发送一个解析服务的UDP报文,该报文的源地址填写为另外一台运行SQL Server解析程序(SQL Server 2000以后版本)的服务器,这样由于SQL Server 解析服务的一个漏洞,就可能使得该UDP报文在这两台服务器之间往复,最终导致服务器或 *** 瘫痪。

1.16 WinNuke攻击

NetBIOS作为一种基本的 *** 资源访问接口,广泛的应用于文件共享,打印共享,进程间通信(IPC),以及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一般情况下,NetBIOS是运行在LLC2链路协议之上的,是一种基于组播的 *** 访问接口。为了在TCP/IP协议栈上实现NetBIOS,RFC规定了一系列交互标准,以及几个常用的TCP/UDP端口:

139:NetBIOS会话服务的TCP端口;

137:NetBIOS名字服务的UDP端口;

136:NetBIOS数据报服务的UDP端口。

WINDOWS操作系统的早期版本(WIN95/98/NT)的 *** 服务(文件共享等)都是建立在NetBIOS之上的,因此,这些操作系统都开放了139端口(最新版本的WINDOWS 2000/XP/2003等,为了兼容,也实现了NetBIOS over TCP/IP功能,开放了139端口)。

WinNuke攻击就是利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漏洞,向这个139端口发送一些携带TCP带外(OOB)数据报文,但这些攻击报文与正常携带OOB数据报文不同的是,其指针字段与数据的实际位置不符,即存在重合,这样WINDOWS操作系统在处理这些数据的时候,就会崩溃。

1.17 Land攻击

LAND攻击利用了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通过向一个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连接建立请求报文)而完成对目标计算机的攻击。与正常的TCP SYN报文不同的是,LAND攻击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相同的,都是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这样目标计算机接收到这个SYN报文后,就会向该报文的源地址发送一个ACK报文,并建立一个TCP连接控制结构(TCB),而该报文的源地址就是自己,因此,这个ACK报文就发给了自己。这样如果攻击者发送了足够多的SYN报文,则目标计算机的TCB可能会耗尽,最终不能正常服务。这也是一种DOS攻击。

1.18 Script/ActiveX攻击

Script是一种可执行的脚本,它一般由一些脚本语言写成,比如常见的JAVA SCRIPT,VB SCRIPT等。这些脚本在执行的时候,需要一个专门的解释器来翻译,翻译成计算机指令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这种脚本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少量的程序写作,而完成大量的功能。

这种SCRIPT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嵌入在WEB页面里面,执行一些静态WEB页面标记语言(HTML)无法完成的功能,比如本地计算,数据库查询和修改,以及系统信息的提取等。这些脚本在带来方便和强大功能的同时,也为攻击者提供了方便的攻击途径。如果攻击者写一些对系统有破坏的SCRIPT,然后嵌入在WEB页面中,一旦这些页面被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便以当前用户的权限执行这些脚本,这样,当前用户所具有的任何权限,SCRIPT都可以使用,可以想象这些恶意的SCRIPT的破坏程度有多强。这就是所谓的SCRIPT攻击。

ActiveX是一种控件对象,它是建立在MICROSOFT的组件对象模型(COM)之上的,而COM则几乎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结构。可以简单的理解,这些控件对象是由 *** 和属性构成的, *** 即一些操作,而属性则是一些特定的数据。这种控件对象可以被应用程序加载,然后访问其中的 *** 或属性,以完成一些特定的功能。可以说,COM提供了一种二进制的兼容模型(所谓二进制兼容,指的是程序模块与调用的编译环境,甚至操作系统没有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对象控件不能自己执行,因为它没有自己的进程空间,而只能由其它进程加载,并调用其中的 *** 和属性,这时候,这些控件便在加载进程的进程空间运行,类似与操作系统的可加载模块,比如DLL库。

ActiveX控件可以嵌入在WEB页面里面,当浏览器下载这些页面到本地后,相应地也下载了嵌入在其中的ActiveX控件,这样这些控件便可以在本地浏览器进程空间中运行(ActiveX空间没有自己的进程空间,只能由其它进程加载并调用),因此,当前用户的权限有多大,ActiveX的破坏性便有多大。如果一个恶意的攻击者编写一个含有恶意代码的ActiveX控件,然后嵌入在WEB页面中,被一个浏览用户下载后执行,其破坏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便是所谓的ActiveX攻击。

1.19 Smurf攻击

ICMP ECHO请求包用来对 *** 进行诊断,当一台计算机接收到这样一个报文后,会向报文的源地址回应一个ICMP ECHO REP ***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是不检查该ECHO请求的源地址的,因此,如果一个恶意的攻击者把ECHO的源地址设置为一个广播地址,这样计算机在恢复REP *** 的时候,就会以广播地址为目的地址,这样本地 *** 上所有的计算机都必须处理这些广播报文。如果攻击者发送的ECHO 请求报文足够多,产生的REP *** 广播报文就可能把整个 *** 淹没。这就是所谓的 *** urf攻击。

除了把ECHO报文的源地址设置为广播地址外,攻击者还可能把源地址设置为一个子网广播地址,这样,该子网所在的计算机就可能受影响。

1.20 虚拟终端(VTY)耗尽攻击

这是一种针对 *** 设备的攻击,比如路由器,交换机等。这些 *** 设备为了便于远程管理,一般设置了一些TELNET用户界面,即用户可以通过TELNET到该设备上,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

一般情况下,这些设备的TELNET用户界面个数是有限制的,比如,5个或10个等。这样,如果一个攻击者同时同一台 *** 设备建立了5个或10个TELNET连接,这些设备的远程管理界面便被占尽,这样合法用户如果再对这些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则会因为TELNET连接资源被占用而失败。

1.21 路由协议攻击

*** 设备之间为了交换路由信息,常常运行一些动态的路由协议,这些路由协议可以完成诸如路由表的建立,路由信息的分发等功能。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IS-IS,BGP等。这些路由协议在方便路由信息管理和传递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果攻击者利用了路由协议的这些权限,对 *** 进行攻击,可能造成 *** 设备路由表紊乱(这足可以导致 *** 中断), *** 设备资源大量消耗,甚至导致 *** 设备瘫痪。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路由协议的攻击方式及原理:

1.21.1 针对RIP协议的攻击

RIP,即路由信息协议,是通过周期性(一般情况下为30S)的路由更新报文来维护路由表的,一台运行RIP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如果从一个接口上接收到了一个路由更新报文,它就会分析其中包含的路由信息,并与自己的路由表作出比较,如果该路由器认为这些路由信息比自己所掌握的要有效,它便把这些路由信息引入自己的路由表中。

这样如果一个攻击者向一台运行RIP协议的路由器发送了人为构造的带破坏性的路由更新报文,就很容易的把路由器的路由表搞紊乱,从而导致 *** 中断。

如果运行RIP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启用了路由更新信息的HMAC验证,则可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攻击。

1.21.2 针对OSPF路由协议的攻击

OSPF,即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该路由协议基于链路状态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平稳,杜绝环路等优点,十分适合大型的计算机 *** 使用。OSPF路由协议通过建立邻接关系,来交换路由器的本地链路信息,然后形成一个整网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针对该数据库,路由器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路由表。

可以看出,如果一个攻击者冒充一台合法路由器与 *** 中的一台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并向攻击路由器输入大量的链路状态广播(LSA,组成链路状态数据库的数据单元),就会引导路由器形成错误的 *** 拓扑结构,从而导致整个 *** 的路由表紊乱,导致整个 *** 瘫痪。

当前版本的WINDOWS 操作系统(WIN 2K/XP等)都实现了OSPF路由协议功能,因此一个攻击者可以很容易的利用这些操作系统自带的路由功能模块进行攻击。

跟RIP类似,如果OSPF启用了报文验证功能(HMAC验证),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攻击。

1.21.3 针对IS-IS路由协议的攻击

IS-IS路由协议,即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是ISO提出来对ISO的CLNS *** 服务进行路由的一种协议,这种协议也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原理与OSPF类似。IS-IS路由协议经过 扩展,可以运行在IP *** 中,对IP报文进行选路。这种路由协议也是通过建立邻居关系,收集路由器本地链路状态的手段来完成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的。该协议的邻居关系建立比OSPF简单,而且也省略了OSPF特有的一些特性,使该协议简单明了,伸缩性更强。

对该协议的攻击与OSPF类似,通过一种模拟软件与运行该协议的路由器建立邻居关系,然后传颂给攻击路由器大量的链路状态数据单元(LSP),可以导致整个 *** 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不一致(因为整个 *** 中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需要同步到相同的状态),从而导致路由表与实际情况不符,致使 *** 中断。

与OSPF类似,如果运行该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启用了IS-IS协议单元(PDU)HMAC验证功能,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攻击。

1.22 针对设备转发表的攻击

为了合理有限的转发数据, *** 设备上一般都建立一些寄存器表项,比如MAC地址表,ARP表,路由表,快速转发表,以及一些基于更多报文头字段的表格,比如多层交换表,流项目表等。这些表结构都存储在设备本地的内存中,或者芯片的片上内存中,数量有限。如果一个攻击者通过发送合适的数据报,促使设备建立大量的此类表格,就会使设备的存储结构消耗尽,从而不能正常的转发数据或崩溃。

下面针对几种常见的表项,介绍其攻击原理:

1.22.1 针对MAC地址表的攻击

MAC地址表一般存在于以太网交换机上,以太网通过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来查本地的MAC地址表,然后作出合适的转发决定。

这些MAC地址表一般是通过学习获取的,交换机在接收到一个数据帧后,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该过程是这样的:

a) 提取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和接收到该数据帧的端口号;

查MAC地址表,看该MAC地址是否存在,以及对应的端口是否符合;

c) 如果该MAC地址在本地MAC地址表中不存在,则创建一个MAC地址表项;

d) 如果存在,但对应的出端口跟接收到该数据帧的端口不符,则更新该表;

e) 如果存在,且端口符合,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分析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如果一个攻击者向一台交换机发送大量源MAC地址不同的数据帧,则该交换机就可能把自己本地的MAC地址表学满。一旦MAC地址表溢出,则交换机就不能继续学习正确的MAC表项,结果是可能产生大量的 *** 冗余数据,甚至可能使交换机崩溃。

而构造一些源MAC地址不同的数据帧,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1.22.2 针对ARP表的攻击

ARP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表,任何实现了IP协议栈的设备,一般情况下都通过该表维护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这是为了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广播数据报文对 *** 造成冲击。ARP表的建立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二个途径:

1、 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外一台不知道MAC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ARP请求,通过ARP协议建立(前提是这两台计算机位于同一个IP子网上);

2、 被动请求,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台计算机的ARP请求,则首先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如果一个攻击者通过变换不同的IP地址和MAC地址,向同一台设备,比如三层交换机发送大量的ARP请求,则被攻击设备可能会因为ARP缓存溢出而崩溃。

针对ARP表项,还有一个可能的攻击就是误导计算机建立正确的ARP表。根据ARP协议,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个ARP请求报文,在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该计算机会用ARP请求报文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更新自己的ARP缓存:

1、 如果发起该ARP请求的IP地址在自己本地的ARP缓存中;

2、 请求的目标IP地址不是自己的。

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过程,假设有三台计算机A,B,C,其中B已经正确建立了A和C计算机的ARP表项。假设A是攻击者,此时,A发出一个ARP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这样构造:

1、 源IP地址是C的IP地址,源MAC地址是A的MAC地址;

2、 请求的目标IP地址是A的IP地址。

这样计算机B在收到这个ARP请求报文后(ARP请求是广播报文, *** 上所有设备都能收到),发现B的ARP表项已经在自己的缓存中,但MAC地址与收到的请求的源MAC地址不符,于是根据ARP协议,使用ARP请求的源MAC地址(即A的MAC地址)更新自己的ARP表。

这样B的ARP混存中就存在这样的错误ARP表项:C的IP地址跟A的MAC地址对应。这样的结果是,B发给C的数据都被计算机A接收到。

1.22.3 针对流项目表的攻击

有的 *** 设备为了加快转发效率,建立了所谓的流缓存。所谓流,可以理解为一台计算机的一个进程到另外一台计算机的一个进程之间的数据流。如果表现在TCP/IP协议上,则是由(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号,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五元组共同确定的所有数据报文。

一个流缓存表一般由该五元组为索引,每当设备接收到一个IP报文后,会首先分析IP报头,把对应的五元组数据提取出来,进行一个HASH运算,然后根据运算结果查询流缓存,如果查找成功,则根据查找的结果进行处理,如果查找失败,则新建一个流缓存项,查路由表,根据路由表查询结果填完整这个流缓存,然后对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具体转发是在流项目创建前还是创建后并不重要)。

可以看出,如果一个攻击者发出大量的源IP地址或者目的IP地址变化的数据报文,就可能导致设备创建大量的流项目,因为不同的源IP地址和不同的目标IP地址对应不同的流。这样可能导致流缓存溢出

*** 的原理是什么?入侵又是怎么一回事?

*** 的原理就是数据交换,入侵就是通过电脑漏洞,实用某种远程控制软件,对别人的电脑进行控制,

局域网攻击原理 具体是什么?

局域网中不可以同时有两个相同的ip的。否则会发生冲突结果必然是其中一台机器无法上网:

网卡的工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正常模式,即只能收到指定目的mac的广播包或都是目的mac与网卡mac相同的包。第二种是不检查目的的mac而接收所有的包

sniffer(监听程序)

就是用这种原理来窃听 *** 上的数据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检测出局域网中哪个网卡工作处在混杂模式(第二中工作方式)它有可能在运行监听程序。

*** 是怎样被入侵的

因而很有必要了解 *** 入侵的一般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防御策略,确保 *** 安全。 广告:d_text *** 安全问题 一般来说,计算机 *** 安全问题是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其他人为因素构成了计算机 *** 的潜在威胁。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信设施极易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电磁场等)以及自然灾害和人为(包括故意破坏和非故意破坏)的物理破坏;另一方面计算机内的软件资源和数据易受到非法的窃取、复制、篡改和毁坏等攻击;同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的自然损耗等同样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计算机 *** 系统内信息的损坏、丢失和安全事故。 *** 入侵过程 *** 入侵过程为:信息收集→系统安全的探测→实施攻击。如首先利用Ping工具获得IP地址,再利用端口扫描寻找漏洞并入侵服务器。 *** 入侵示意图如附图:在节点B的用户正试图与节点A的某个主机建立一个Telnet连接。 *** 攻击技术 目前非法入侵常用的 *** 攻击技术是: 1、利用对 *** 与协议的信任和依赖及传输漏洞。如IP欺骗:利用 *** 传输时对IP和DNS的信任;嗅包器:利用 *** 信息明文传送;窃取口令:作字典攻击(攻击者用字典中的单词来尝试用户的密码)、Sniff( *** 窃听)。 2、利用服务进程的缺陷和配置错误。 3、利用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人是最薄弱的一环 要想保证 *** 的安全,应做好服务器漏洞、操作系统、 *** 传输入侵的防御。在 *** 安全环节中,人是最薄弱的一环,最为成功的入侵往往不需要高深知识和复杂技术,实践证明诸多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方面。

  • 评论列表:
  •  惑心幕倦
     发布于 2022-05-31 22:48:21  回复该评论
  • e x: \\IP\sharename。上面一个表示把192.168.0.5IP的共享名为magic的目录影射为本地的Z盘。下面表示和192.168.0.7建立IPC$连接(net use \\IP\IPC$ "password" /use
  •  鸢旧各空
     发布于 2022-05-31 20:46:03  回复该评论
  • 、 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 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报文后,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并回应一个ACK,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 而发起者则不向目标计
  •  远山浅1
     发布于 2022-05-31 19:23:54  回复该评论
  • 自己,因此,这个ACK报文就发给了自己。这样如果攻击者发送了足够多的SYN报文,则目标计算机的TCB可能会耗尽,最终不能正常服务。这也是一种DOS攻击。网络是可什么东西?入侵最基本的原理是什么?黑客的各种能力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