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常见的红包病毒欺诈方式有哪些
- 2、 *** 诈骗的手段有哪些?
- 3、常见电信 *** 诈骗手法有什么?
- 4、查分短信有“木马”,“钓鱼”网站有后门,考生、家长应该如何防范骗局?
- 5、利诱类欺诈常见的形式有哪些?
- 6、什么是钓鱼网站,常见的有哪些!!!
常见的红包病毒欺诈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红包病毒欺诈方式有“转发领红包”、“填信息领红包”、“红包插件”等。
凡是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红包全是诈骗。这种红包通常显示:只要您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就可以获取一定金额的红包。
这往往是诈骗分子做的钓鱼网站,一旦如实填写了,不仅没有钱进账,手机里的零钱,甚至连银行卡里头的钱都可能会有危险。所以,碰到这种红包千万不要点击。
转发才能领取红包是诈骗分子把钓鱼链接或木马病毒伪装成红包的样子,如领取红包免费看最新电影等。在用户点开后会诱导其分享至朋友圈或者微信群。点击者最后不仅不能得到所谓的红包,还会被套取个人的浏览记录以及个人信息。
预防红包诈骗的方式
在抢红包时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在其中输入任何个人信息。使用安卓手机的用户,应及时下载手机安全软件,定期查杀病毒。如果在点击相关链接后,手机无法正常收发短信,就要留意是否中了支付类病毒。
市民应定期修改 *** 、网银和支付账户的密码,个别重要账号需使用独立密码,以防被不法分子搜集个人信息后诈骗。
巨额的红包要谨慎,大家都知道点对点发送微信红包一般情况下更大限额是200,如果您收到666、888的红包,千万不要被这个大红包晃了眼,这其中很可能有诈。
*** 诈骗的手段有哪些?
1、假咨询信息
受网上假咨询信息负面影响很大的行业是证券业。股市黑手或证券公司内部人员在网上披露虚假信息哄抬股价,待上当受骗的投资者把股价抬上去后,就开始倾销股票。
假咨询信息发布的人无非出于两种企图:一种是牟利,一种是恶作剧,但给受害人带来的损失都不小,给互联网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大。网民对待网上的信息要有区别地对待,不能全部都认为是真的,毕竟 *** 是虚拟的。
2、网上拍卖
网上拍卖与网上购物无疑是网上消费的热点。它们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购物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与之相关的投诉。其中,最常见的投诉问题是当买主在拍卖成功付了钱之后,要么就根本收不 *** ,要么就是收到的货跟自己当初在网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3、和上网服务有关的骗局
消费者看到一些网上广告说,只要到某某网站免费注册一下,该网站将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注册的时候.网站需要你提供信用卡信息,但保证决不会要你付费。注册完毕后,他们会让你下载上网所需的软件,说是供你上网所用。
岂不知,这个软件里含有病毒,一旦在电脑中安装后,每次一点击上网器,电脑就会死机,根本上不了网。与此同时,你的信用卡却已被人盗用多次。提供上网服务是假,获取你信用卡信息才是这个骗局的真正目的。
4、信息/成人服务骗局
“成人内容”的网站往往有很多光顾者。有些人付费从这些网站上下载照片。有些骗局正是针对这样的消费者而来,以提供免费下载“成人内容”的照片为诱饵,结果当顾客在下载照片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下载了一个拨号软件。此后,他们的电脑被这个拨号软件神不知鬼不觉地自动拨通了一个国际 *** 。直到顾客收到巨额 *** 费账单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被骗。
扩展资料:
建议您使用以下几种 *** 来避免受骗:
(1)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这家公司或网店,查看 *** 、地址、联系人、营业执照等证件之间内容是否相符,对网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正规网站的首页都具有“红盾”图标和“ICP”编号,以文字链接的形式出现。
(2)看清网站上是否注明公司的办公地址,如果有,不妨与该公司的人交涉一下,表示自己距离该地址很近,可直接到公司付款。如果对方以种种借口推脱、阻挠,那就证明这是个陷阱。
(3)在网上购物时更好尽量去在现实生活中信誉良好的公司所开设的网站或大型知名的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购物网站购买所需的物品。
(4)不要被某些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能迷惑,这往往是犯罪嫌疑人设下的诱饵。
(5)对于在 *** 上或通过电子邮件以朋友身份招揽投资赚钱计划或快速致富方案等信息要格外小心,不要轻信免费赠品或抽中大奖之类的通知,更不要向其支付任何费用。
(6)对于发现的不良信息及涉嫌诈骗的网站应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诈骗
常见电信 *** 诈骗手法有什么?
1、扫描二维码方式植入木马诈骗
“扫描二维码,领取购物红包”,不法分子通过诱使事主扫描二维码,进入了含有木马病毒的网站或者是下载了含有木马病毒的APP。不法分子通过木马截取手机短信,更改支付宝密码,窃取了支付宝内的余额。
温馨提示:不要见“码”就刷,小心二维码扫描诈骗。
2、短信链接钓鱼网站方式植入木马诈骗
通过引诱事主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从而从后台下载木马程序或链接钓鱼网站方式获取事主手机中的通信录、短信、银行卡、支付宝信息等实施诈骗。
3、利用改号软件冒充公检法等机关诈骗
这类电信诈骗案以“法院传票、信息泄露、涉及洗钱”为由,使用改号软件伪装政法机关办公 *** ,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实施诈骗。
温馨提示:警方不会通过110 *** 号码直接拨打用户,绝对不会通过 *** 远程作笔录方式办案,更不会要求受访者提供个人的银行卡号、存款账号、密码及身份资料,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
4、 *** 聊天诈骗
冒充亲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 *** 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 *** 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 *** 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 *** 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 *** 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5、“机票改签/航班取消”、“网上购物退款”
这两大类电信诈骗案的更大迷惑之处在于,诈骗分子往往对你最新的 *** 订单或者机票行程资料一清二楚,所以很容易让人相信对方是电商或者航空公司的官方 *** ,从而根据对方指示错误操作网银或者ATM,又或者点击对方提供的钓鱼链接,被盗取电商账号密码后立即将账户资金转走。
温馨提示:骗子可能侵入了一些订票网站或公司的系统,从而掌握你准确的订票信息。不要轻信任何来历不明的 *** 和短信(尤其是400 *** ,通常仅供用户打入不会打出),建议在手机端安装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可拦截识别绝大多数诈骗 *** 和诈骗短信。
查分短信有“木马”,“钓鱼”网站有后门,考生、家长应该如何防范骗局?
考完试,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高考分数。一些不法分子会抓住这种心理,通过伪造、勾选“钓鱼”网站或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手机短信,试图入侵考生电脑或手机。一旦成功,就会盗取考生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然后盗取网上支付账号实施诈骗。高考结束后,各地高考机构将及时公布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和查询方式。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在查询考生成绩时一定要有真实性意识。通过学校或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查询方式或搜索网站查询成绩。切记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中的不明链接。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网站。一旦点击,木马病毒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支付验证码,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 *** 或转账骗钱。在查询考生和家庭成员的分数时,要认准教育部门规定的查询方式和查询分数的网站,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不明链接。
据媒体报道,2019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家长刘先生收到一条“可以提前知道高考分数线,早做准备,更好地填报志愿,争取让孩子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好学校”的短信。刘先生一高兴,就点开了短信上的链接,但刘先生最后没想到的是,孩子的高考成绩没有查到,手机网银里的一万多块钱还不翼而飞,不断收到短信让他很苦恼。
很多不法分子窃取了考生的所有信息后,会用各种方式绑架。很多人会冒充“官方人员”或者“内部人员”,告诉考生我们和父母有关系,可以把住后门,开窗户。但实际上,高考以及随后的录取工作都是绝对公平公正的,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即使里面有人,严格的准入机制和规则也会让其无从下手。
利诱类欺诈常见的形式有哪些?
1、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 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2、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 后以需交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3、兑换积分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 *** , 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诱使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4、二维码诈骗:
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5、重金求子诈骗:
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 以缴纳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什么是钓鱼网站,常见的有哪些!!!
钓鱼网站通常指伪装成银行及电子商务,窃取用户提交的银行帐号、密码等私密信息的网站,可用电脑管家进行查杀。“钓鱼”是一种 *** 欺诈行为,指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真实网站的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或利用真实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危险的HTML代码,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
常见的钓鱼网站:
假冒“非常6+1”中奖网站
假冒网上银行网站